“点穴”和牛黄解毒片——答读者

7 10 2006年
  Re: 博客留言
  读者:明天9562
  方老师:
  你好!
  10月5日晚上看了央视10套科学教育频道的一档栏目叫“走近科学”,看完之后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它的内容竟然是介绍点穴,并以此试图来证明经络和穴位的存在。最可笑的是那个“中医科学院”的研究员让那个所谓的点穴高手往小野猪仔身上点。说野猪身上的经络和穴位跟人有相似之处,把猪点住了就能说明经络存在了。

  看完之后感觉很气愤,一个中央台的并且还是宣传科学的,以教育为目的频道怎么能播放这种虚无飘渺的东西!如果这个科学栏目选这个题材是为了“证伪”也就罢了,就算是“讨论”我们也能容忍,可它竟然是试图“证实”,无非是力挺中医的一种举措呗,搞不清楚这个栏目还配不配叫“走进科学”!

  不知道您看没看央视10套的那期节目,10月5日播的是上集。如果您没看的话,6日上午11:30还能重播,晚上20:30播放下集。真心的恳请您能关注一下,并恳请您看过后能在这儿发篇文章表达您的看法,向更多的人揭露事实真相。

  期待您的回音
 
  ----
 
  答:
  谢谢你的告知,我看了这个节目的下集。“穴位”遍布全身,有些位于血管、神经密集的地方,更有的就在腹部内脏的上方,击打这些“穴位”导致麻木、淤血、疼痛甚至导致重伤、致命,那是预料中的事,和什么经络无关。节目中散打爱好者尝试被“武林高手”击打左上腹的“穴位”,那是脾脏和小部分肝脏所在的位置,这是两个很容易受到外伤引起剧烈疼痛的器官,该散打爱好者显然缺乏解剖学常识才会让人去点这个致命位置的“穴位”自讨苦吃。建议他去医院查查是否脾、肝有创伤,不要轻信“武林高手”后来的“解穴”效果。

   
节目中“中医科学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让“武林高手”拍打受试者手臂上的某个穴位,然后用仪器测量手臂上红外的变化,以证明点穴导致经脉上“气血淤积”,这种看上去很客观的试验结果也许能吓唬住观众,却不可能被合格的学术期刊接受,因为它缺乏一个合适的盲法对照:例如让不懂点穴的人在受试者和观测者都不知情的情况下也依样画葫芦拍打受试者的手臂,看是不是也能出现类似的变化,而且要反复测试,统计结果。如何设计一个严密的实验是做科研的基本功,“中医科学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和其他声称搞中医基础研究的许多人一样,都有意无意地不遵守最基本的科研规范,所以也就只能拿那种不可靠的实验结果去蒙骗一般公众。

 
  ----
 
  Re: 博客留言
  读者:moti
  方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大学生,以前就对中医不是很信任,但周围的人都很肯定中医的疗效,也就糊里糊涂的。

  但自从看了您的文章,并且也搜索了些相关材料,就非常认同您的观点。中医是伪科学。

  最近发生了件事情,我觉得有些困惑。前几天,我上火,口腔生了个肿包,我就买了些牛黄解毒片吃。这时我的一个同学看见了,就质问我:不是很反对中药么?怎么也吃中药?(之前我曾和他争论过关于中医是伪科学的问题)。

  请原谅我的愚昧,我记得我有一次去医院看西医,医生有开牛黄解毒片给我啊。那类似牛黄解毒片的药片,到底是西药还是中药?

  还有,我是南方人,平时家里家长就很讲究“上火”这样的东西,会在夏天煮凉茶喝(其实也是1、2味中草药)用于败火和解暑,而且喝的非常多。那么在现代医学里,上火是怎么回事?那些所谓降火的凉茶真的有用么?那这种口舌长肿胞这类所谓“上火”的病症我们可以吃什么非处方的药呢?还是都得去医院呢?等下医生又开牛黄解毒片给我,那不是很搞笑。

  还有,平时用的很多的那些什么感冒冲剂,是不是也都是中药?是否也是没有疗效或毒副作用很大呢?

  对于您的帮助,我感激不尽。谢谢~~

 
  ----
 
  答:
  “上火”是中医对许多症状的一个笼统、模糊的说法,因素很多,因此在现代医学中不可能找到对应的称呼。例如口腔“上火”症状,有的可能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2导致的唇炎、口角炎,有的可能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牙龈、粘膜出血,有的可能是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不同的病因要做不同的治疗。中国的许多医生的科学素养和专业能力都不高,再加上为了从药厂收回扣等利益驱动,所以就不对症治疗,乱开药,使得“遵医嘱”在中国成了不可轻易接受的忠告。

  牛黄解毒片是中成药,而且是含剧毒成分的中成药。按照组方,每片牛黄解毒片含有50毫克雄黄。雄黄的化学成分为二硫化二砷,遇热分解变成剧毒的三氧化二砷,也就是俗称的砒霜,口服10毫克即可中毒,100毫克即可致死。而且砷进入体内后即使没有马上引起中毒,也会在体内累积起来,长期服用会导致慢性中毒。美国允许中药做为保健品(而不是药物)销售,但是一旦发现其含有毒成分就禁止销售,有一百多种中成药因此被禁,其中就有牛黄解毒片。为了“清火”而去让自己慢性中毒显然是不合算的。

  市场上的感冒冲剂有的是西药,有的是中成药,但许多治感冒的中成药都添加了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等镇热解痛的西药,有的标明有的没标明但被香港、台湾的药检部门检出。这种中西合璧的中成药实际上是西药在起作用,不如直接吃西药。

   
顺便说一下,“名牌”中成药偷加西药成分的现象相当普遍:治糖尿病的药偷加格列本脲(优降糖),“壮阳补肾药”偷加西地那非(伟哥),减肥药偷加芬氟拉明,曾经风靡一时的“章光101”系列产品则被香港卫生署检测出全都偷加治疗脱发的外用西药米诺地尔。对中医中药最没有信心的其实正是中药厂商。

 
(XYS20061007)

操作

文章信息

留言

您可以用这些标签 :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ode> <em> <i> <strike> <strong>

CAPTCHA Image
*